欢迎进入深圳市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追寻英雄足迹,坚定理想信念,体验红色文化,共筑中国梦想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文化领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之举

图片关键词


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政策举措和组织实施,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


《意见》的出台是文化领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之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正如中央文件多次强调的,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全方位的振兴,包括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振兴。其中,文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产业兴盛包括文化产业兴盛;乡村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发掘乡村丰富深厚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推动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是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方式;是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乡村文明的重要途径。《意见》的出台是文化领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之举,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全国各地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热情很高,有许多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意见》在总结各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基础上,加以提升和总结。提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立足创意设计、演出、音乐、美术、手工艺、数字文化、特色产业、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并从市场主体、人才、金融和土地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对进一步推动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意见》提出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三个着力点


第一,以城带乡、城乡互促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意见》强调,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要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一是促进城市的人才、创意、资金等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流动,与乡村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相结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将乡村潜在资源转化为市场接受的文化产品,丰富乡村文化业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二是促进城市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产业资源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做到以文化产、以文兴业。三是以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塑造乡村时代特色风貌,使其成为承载乡恋乡愁、构筑精神家园的新场景,充分实现城乡供需精准对接、互促互进。


第二,多业并举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在多载体、多渠道、全方位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即以多种文化业态为载体,推动多渠道融合,全方位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意见》围绕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文旅融合等多种业态,从不同方向提出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一是引导资源对接。注重促进创意设计、演艺、音乐、美术、手工艺等不同领域的平台、企业、院校、团体以及个人从业者,与乡村建设和各类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二是提升内涵品质。强调挖掘乡村演艺、音乐、美术、手工艺、节庆、旅游等各类文化资源禀赋,注重收集整理、创意提升、活化利用,丰富产品形态,提升品质内涵,塑造品牌特色。三是推动融合发展。鼓励挖掘特色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及农耕文化内涵,传承弘扬茶、中医药、美食等特色文化,发展创意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各类文化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农文旅、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特色文化业态。四是鼓励业态创新。强调利用数字技术,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体现乡村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和体验项目,创新乡村文化创作、传播、展示方式,积极对接现代文化消费需求。五是融入乡风文明。强调推动更多文化元素应用于乡村规划建设之中,提升乡村规划水平、设计品质和建设标准。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美学普及和教育,提升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第三,多方参与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地区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现状,需要调动多方力量参与,进行对接帮扶。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农民主体、企业推动和人才汇聚的合力。塑造汇聚各类主体、引导多方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意见》主要从三个方面实施具体举措:


一是健全农民主体的利益保障机制。传统优秀乡土文化的孕育与农民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也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才能增加农民的对乡村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而绝不能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换取乡村的繁荣发展,绝不能让乡村各项资源变成企业家攫取利益的工具。《意见》强调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建立完善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保障农民分享增值收益。同时,注重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产业带头人、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领头作用,提升农民主体的参与度。


二是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制度机制。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坚持引育并重,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制度机制是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培育本土人才,激发内部人才潜能的基础上,更加关键的是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发挥各类外来“增量”人才作用。各类人才既能充分发挥市场、资金、创意、技术、管理等要素作用,又能带动这些要素在城乡间相互流动、密切联动、深度融合。《意见》提出要“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库”、“实施文化和旅游创客行动”,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


三是实施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的支持举措。以企业和社会资本为主体,带动资金、人才、项目等下乡,有利于解决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组织形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促进培育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从政府层面来看,亟需强化政策指导,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和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意见》着力从项目支持、金融服务、土地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机制,为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参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